梁云菲輕生獲救...什麼是「前額葉失能」?精神科醫解析非典型憂鬱症如何悄悄發作

35歲「國光女神」梁云菲驚傳輕生未遂獲救,之前她曾發文表示自己「前額葉失能」,精神科醫師也解釋她是非典型憂鬱症的鬱期。(圖片來源/梁云菲臉書)
35歲「國光女神」梁云菲驚傳輕生未遂獲救,17日她透過社群報平安,證實目前留院觀察中。
日前梁云菲就在IG發文表示自己「前額葉失能」,「大概有快三個月的時間,時不時就會出現整個人在空轉的狀態,每天就是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除了進食,其他時間像是個廢人。」經檢查醫師診斷她是非典型憂鬱症的鬱期。
究竟「前額葉失能」是什麼?非典型憂鬱症又有哪些不同於一般憂鬱症的特質?為什麼患者會在一段時間內「整個人停擺」?社會大眾如何支持身心疾病患者?
前額葉失能是什麼?精神科醫師解析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解釋,「前額葉失能」不是正式診斷名詞,較像一般人用來描述前額葉功能下降(frontal lobe dysfunction)的狀態。
楊聰財說明,前額葉負責動機、決策、情緒調節、行為啟動、注意力、執行功能等。一旦功能降低,會出現:
1. 動機下降、做事啟動困難(想做但做不到,像被卡住)
2. 認知變慢、注意力低下、思考遲緩
3. 情緒調節困難、易哭、易焦慮或容易絕望
4. 行為變少、長時間躺床、整天空轉
5. 對外界刺激反應降低
因此,民間說的「大腦罷工」某種程度可以形容這樣的狀態,但不是正式醫學用語。
在臨床上,「前額葉功能下降」常出現在以下狀況:
1. 重度憂鬱症(常見)
2. 非典型憂鬱症
3. 焦慮合併憂鬱
4. 注意力不足或執行功能障礙
5. 長期慢性壓力
6. 睡眠長期不足
7. 腦部疾病(腦傷、腫瘤、神經退化等,但較少見)
不過楊聰財強調,他以一般醫學與心理健康知識做說明,避免涉及對個案的診斷,只針對概念進行解釋。
非典型憂鬱症不是「比較輕」,症狀不同、更易被忽略
那麼非典型憂鬱症的「鬱期」有什麼特徵?和一般憂鬱症有何不同?
楊聰財表示,非典型憂鬱症(Atypical Depression)與典型憂鬱症不同,並不是較輕的憂鬱,而是症狀型態不同。「非典型患者的情緒雖然仍然痛苦,但對外界刺激仍可能短暫改善,這點與典型憂鬱症不同,後者的情緒低落通常整天持續且難以改善。」
此外,楊聰財提到,非典型憂鬱症患者常伴隨食量增加、體重上升、嗜睡,以及明顯的身體沉重感,對人際拒絕也特別敏感。典型憂鬱症則多表現為食慾下降、失眠和情緒持續低落。這種差異意味著非典型憂鬱症患者雖然外表似乎「吃得多、睡得多」,但功能下降和痛苦程度並不亞於典型憂鬱症。
為什麼患者會「整個人停擺」?反映的是大腦什麼樣的變化?
楊聰財表示,「整個人停擺」通常是:
1. 執行功能下降(前額葉功能下降)
2. 腦內神經傳遞物質失衡(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低落)
3. 壓力系統失調(HPA-axis 過度活化)
4. 動機與行為啟動中樞的活動降低
「簡單說,是情緒中樞與行為啟動中樞之間的連結變弱,患者不是『懶』,而是腦部真的啟動不了。」

出現哪些警訊要提高警覺?
問到當身心症狀惡化到出現自傷意念或行為,通常有哪些前兆?
楊聰財指出,隨著症狀惡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自傷意念甚至行為。臨床上,常見警訊包括深度的絕望感、覺得自己是累贅、開始談論死亡或消失、情緒突然反常平靜、交代遺物或送出重要物品,以及社交退縮、衝動增加、判斷力下降和睡眠極度惡化。他表示,這些跡象並非診斷依據,但往往是危險的前兆,需要密切關注。
楊聰財也指出,高風險族群主要包括最近出現或加重的憂鬱症患者、曾有自傷或自殺未遂經驗者、情緒波動大或衝動控制較弱者,以及剛經歷重大壓力事件的人,例如失業、分手或家庭衝突者。長期失眠或累積壓力、缺乏社會支持的人,也屬於潛在高風險。「情緒疾病在症狀惡化的早期1–3個月確實常是風險提高的時期,但每人不同。」
若患者出現輕生行為,醫療團隊通常會啟動急性處置流程,包括立即處理生命危險與身體傷害、進行精神科緊急評估,以及判斷是否需要住院保護。在安全管理上,會移除危險物、提供密集觀察,必要時給予抗憂鬱或抗焦慮藥物,協助穩定情緒。後續治療則涵蓋藥物調整、個別心理治療、家庭支持介入、危機處理與追蹤,以及生活作息和睡眠的調整,目的是降低再發風險並恢復日常功能。
「陪伴比說教更重要...」
一般人什麼時候應該尋求精神科或心理師協助?社會大眾如何支持身心疾病患者?
對於一般民眾,楊聰財建議若出現情緒低落、焦慮影響工作或生活超過2週,失眠、食慾改變、無法專注或動力消失,甚至覺得活著沒有意義,都應儘早尋求精神科或心理師協助,「一旦出現自傷或死亡念頭,更應立即就醫。」
而社會大眾在支持身心疾病患者時,楊聰財也提醒最重要的是「陪伴」而非說教,相信並接納他們的感受,不責備、不評論,給予穩定感、生活支持,協助就醫與調整作息,讓患者知道自己並非孤單。

楊聰財強調,理解「前額葉失能」與非典型憂鬱症的特徵,能幫助社會正確認識憂鬱症的生理與心理本質,也能讓家人與朋友更有耐心地陪伴患者走過病程。憂鬱症並非單純的意志力問題,而是一種真實存在於大腦的功能失衡,及早發現、及時就醫、給予支持,是避免悲劇再次發生的關鍵。
《信傳媒》關心您:請珍惜生命,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生命線請撥1995;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珍愛生命,請撥打 1925(24小時);張老師專線:1980
更多信傳媒報導
專訪》陳立人揭LINE TV併購後三大武器:內容翻倍、IP升級、個人化享受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仍未解除 釔價今年飆44倍 恐衝擊美國航太、能源與半導體產業
華航2026年將引進新波音787飛機 機齡15年以上737和333逐漸淘汰
你的反應是什麼?
喜歡
0
不喜歡
0
喜愛
0
有趣
0
憤怒
0
悲傷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