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都應理解尊重不同的記憶及感情

藍綠對「抗戰」敍事不同互有攻防,水平不高,尤其藍營發言者幾乎都還活在80年前的仇日情結,包括某位有意參選黨主席的「中生代」,對賴總統過度攻擊,目的在訴諸同溫層引發仇恨值。我對這些口水毫無興趣,現在時過境遷,本人的「榮民群組」也熱議不斷頗有情緒,故不耑淺薄,平議供參。
歷史討論必須從史實出發,不是從史觀,也不是從立場出發,但必須學習理解尊重不同的記憶及感情。38年前後來台的同胞,歷經日軍侵華血仇大恨,也直接造成大陸淪陷倉皇逃雞。四百年來先後來台的本省人其時是日本國的屬民,與中國抗戰幾無關係、印象。
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不同的經驗會帶來不同的記憶:抗戰或終戰。
日本軍國主義挾武力侵華,國府憑藉土地廣袤及軍民血肉之軀禦侮,犧牲十分慘重,這些在中華大地受盡磨難的子民國仇家恨難了。當然會念念不忘抗戰,何況還是血淋淋、拼到最後一口氣、終於竟然羸得的戰爭。
另一方面,台灣其時隸屬日本,天皇玉音傳達的是「終戰」訊息,再加上本省人對中國抗戰無感,故習於「終戰」的用詞可以理解。
這背後還有一個微妙的歷史情結:日據時代本省仕紳及地主階層多屬祖國派,心嚮中華,但台灣光復及國府遷台帶來的貪腐的治理水平及228事變令他們瞠目結舌,不由得懷念起帶來知識及文明之窗的日據時代。你說日據,他打從心裡覺得是日治;你說中國浴血奮戰才能光復台灣,大罵某些台民背祖忘宗不知感恩,他覺得日本治理的成績比你們好多了。
在此我不是要為哪一種經驗及記憶辯護,我要一再重申的是:只有理解尊重不同的記憶及感情,才能求同存異,團結對外。
從這樣的角度出發,賴總統一開始隻字不提抗戰是難以想像的。總統必須認知,在擔任總統職位前,他可以將台灣人或任何價值視為第一順位,擔任總統職位後,他第一順位考慮的必然是總統這個職位所帶來的責任,然後才是其他。
十月二十五日是一個機會,希望總統以中華民國為念,以團結為念。
※作者為民進黨前立委
你的反應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