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老妈和老婆之间,怎么平衡?

10月 30, 2025 - 03:12
 0  0
夹在老妈和老婆之间,怎么平衡?

老漂生活,让老人有机会和儿女共同生活。这种重新团聚式的共同生活经历,赋予亲子关系更为丰富的内容。一方面,亲子团聚密切了情感;另一方面,亲子在共同生活中也呈现出一些矛盾。

【文/ 陈辉】

人们容易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老漂家庭中难相处的只是婆媳关系,其实亲子关系同样面临一些隐性或显性的矛盾。婆媳关系中所涉及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问题,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存在。

父母帮子女带孩子,可以让孩子穿得暖,但不能指望勤洗澡勤换衣服;可以让孩子吃得饱,但不能指望食物的多样性。我妈每天都给孩子吃粥,孩子脸色发黄。我说吃点猪肝、鸡肝,说了好久了,我妈说肝不干净,不能吃!她说脸色黄是因为我们让孩子到处玩、不去制止他啃咬玩具。我说是因为孩子每天吃的东西都一样,所以营养不良。然后,我妈到现在都不和我说话。当然,我的意见仍然不被采纳。我只能周末自己给孩子做点花样。(微博用户t**发表于2023年2月3日)

与婆媳矛盾不同的是,亲子之间因为有共同的先在情感基础,所以有些问题好沟通,有时即便有些不愉快,也能很快好起来,容易消除心理芥蒂。这也正是许多女性希望自己父母给自己带孩子的原因。但事情都是两面的,这种先在的情感基础,有时也会带来更为紧张的情绪。

一些男性表示,有些问题并不是他和母亲的直接矛盾,而是由家中婆媳矛盾引起的。许多老漂家庭都是这样,男性处在妈妈和妻子之间,受了许多夹板气。

首先,母亲向儿子数落儿媳妇的缺点、错误,或直接告儿媳妇的状,但儿子没有积极回应,甚至怼母亲,引发母亲不满,出现母子矛盾。

许多婆婆虽然和儿媳妇没有正面冲突,但是心里存了许多不满,针对一些看不惯的事情,很想和儿子说一说、吐苦水。这样一种倾诉机制,有利于老人缓解心理压力。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儿子只在刚开始时保持倾听姿态,安慰母亲,当这种倾诉变成日常、频繁发生的时候,儿子对母亲唠叨的敏感度就会降低,倾听中的感情投入减少,回应效果变差。毕竟这些事情往往是重复的,比如儿媳妇买衣服多、花钱不知道节省。母亲反复说,儿子也听烦了。有时儿子也许从内心深处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严重问题,还可能质疑母亲的说法,从而在母子之间爆发争吵。

在老漂家庭里,母子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西安的龚先生告诉笔者,当母亲向自己抱怨妻子买化妆品太贵时,他经常告诉母亲,别人家的儿媳妇用的都是这么贵的,有的都上万元。有时候龚先生也会和母亲说:“她都是花自己的钱,您就别操心了。”母亲听到儿子这样说,往往就不会再说什么,但感觉受了委屈。这种委屈情绪,有时强于婆媳矛盾引发的情绪,母亲可能更生儿子的气。(访谈案例编号C004)

其次,母亲在婆媳关系中积攒了很多不满,但是又不能和儿媳妇发火,只能把火发到儿子身上,通过向儿子撒气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这种迁怒机制,使儿子成了替罪羊。有时儿子都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无缘无故被母亲训了一通。

迁怒机制发挥作用的深层原因在于,母亲和儿子发火吵架,虽然儿子不高兴,但母子连心,儿子也不会说母亲太多。即便儿子生气,过几天就好了,儿子不记妈妈的仇。如果换成儿媳妇,婆婆通常不敢直接发火,害怕场面失控,不好收场。一旦儿媳妇不高兴,很长时间都难以缓和。可见,正是深层次的亲子信任,让母亲敢于通过迁怒的方式来释放心中不满情绪。迁怒并不会经常发生,往往都是婆婆忍无可忍之后的一种心理救济策略。

最后,母亲通过批评训斥儿子,树立家庭权威,震慑儿媳妇。婆媳相处过程中,关系比较微妙,有些问题不好直接和儿媳妇说,说轻了,可能没力度;说重了,又影响婆媳关系,不利于家庭团结。一些婆婆就当面说一些话给儿子听,其实也是同时说给儿媳妇听。

例如,佛山的张女士就用过这个策略。晚餐时,当儿子评价母亲做的某个菜不好吃时,母亲脸一沉,立刻就回应:“不好吃,以后自己做。”母亲一句话,就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告诫儿子不要挑剔。有了这个态度,日后类似的话,儿媳妇就不会轻易说出口。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