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面军旗今与昔(下)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
本篇为《80面军旗今与昔》的下半部分,涵盖了我军南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部分部队。
笔者尽己所能,结合相关单位公开资料与报道简单整理80面军旗背后的故事,以及军旗所在部队的现状,以飨读者。笔者能力有限,必然会有错漏,希望各位读者及时指正。
41.旗帜:拥政爱民模范连
简介:我军历史上有多个单位获得“拥政爱民模范连”,包括冀东军分区12团3连,淮南军区来口独立团第2连和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21团5连。中国军号记载的是淮南军区来口独立团第2连的故事,但后续军事报道中出镜的应该是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21团5连所在部队,出于保险起见,笔者分别记录两支模范单位的事迹。
新四军淮南军区来口独立团第2连,在大生产运动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作风,开垦荒地,种菜种粮,将生产所得无偿援助给抗日根据地群众,分组包干帮助群众恢复生产,与当地百姓结下鱼水深情。作战时,连队充分发动群众,在群众掩护下多次对日伪军进行袭击。1943年11月,淮南军区授予该连“拥政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
该部在1947年2月合并进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2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3团。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参加战斗180余次,歼敌25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集体和杰出代表。该部军改前为21集团军61师183团1营3连,军改后该部被裁撤,相关连队被76、77集团军各个旅分别继承。
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21团2连,先后参加了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日根据地战斗、百团大战、田家会战斗和甄家庄战斗。1943年秋,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边打仗、请一边生产”的伟大号召,晋绥军区提出了“粮食自给三个月,油、菜、肉全部自给”的口号。2连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成立生产委员会,加强对生产的领导,并始终注意做好拥政爱民工作。积极帮助驻地群众开展生产,开办油坊、运煤队和军民合作社发展经济。在战斗和生产中,2连与驻地群众结下深厚的感情,受到晋绥军区首长的好评,连长安骏业被晋绥军区树立为“拥政爱民模范”。
军改前,继承荣誉的连队分别为陆军第54集团军160旅坦克1营2连和陆军第1集团军3旅3营7连。军改后,该部为73集团军合成某旅摩步3营7连。
42.旗帜:攻坚英雄连
简介:该部前身为新四军抗日先遣大队,由抗日名将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于1938年6月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建。1945年5月,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1连随团参加宿南战役。战斗发起后,全连官兵敢打硬拼、勇猛冲杀,连队司号员在战友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架梯攀上炮楼,用手榴弹攻击伪军,迫使伪军32人投降。经过2个多小时激战,连队和友邻部队全歼当面伪军。战后,新四军第4师授予该连“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
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先改建为21集团军特种大队,后扩建为21集团军特种作战旅特种侦查营1连,先后圆满完成了实兵检验性演习、中外联合反恐演习、“砺刃—2013”全军特种兵比武竞赛、边境专项任务等重大活动,部队多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在本轮编制体制调整前,该部为76集团军特战76旅特种侦查营技侦连,新的历史时期,该部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
43.旗帜:刺刀见红
简介:我军有两个刺刀见红连,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该连活跃在大别山地区进行武装斗争,称为“区中队”。1934年11月,正式组建成连,编为红25军223团8连。后沿革为八路军129师386旅20团7连。1945年4月,八路军第129师386旅20团7连,随团参加豫北战役毛庄战斗,全连官兵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与日伪军进行激烈白刃战,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日伪军最终仓皇后撤,为豫北战役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作出突出贡献。战后,386旅授予该连“刺刀见红”荣誉称号。军改前,该部为13集团军步兵37师装甲团7连,军改后转隶情况未知。
但本次军事报道聚焦的另一个刺刀见红连,是74集团军从大别山走出来的红军连队,前身诞生于1928年11月,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成立的区中队,1929年10月改编黄安警卫营1连,后编入赵赐吾率领的黄安独立团,1931年11月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红4军11师31团警卫连,1932年3月改编为红25军223团警卫连,1933年7月改编为红224团7连,1933年10月改编为红28军84师3营8连,1934年4月改编为红223团8连。
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时,223团8连一分为二,主体改编为红223团特务连(后沿革为445团猛虎红8连),一部经补充沿袭223团8连,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3营10连,1942年11月改编为新四军3师特务营1连,1944年11月改编为新四军3师特务团1连,1948年11月改编为44军132师394团1连。
2017年军改以前,该部为海南省军区摩步132旅步兵1营1连,2017年军改以后,该部转隶到74集团军,为合成某旅摩步1营1连。
44.旗帜:无坚不摧
简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8团1连,诞生于1937年8月1日,国民兵军官教导第8、第9团的部分官兵组建的为基础。1940年8月至9月,在百团大战正太战役中,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8团1连随团攻打上湖车站周围日军据点,利用夜暗突入日军阵地,及时打开进攻通路。随即全连发起攻击,对各碉堡内的日军进行地毯式清除,缴获军用物资一批,为夺取上湖车站提供了有力支撑。战后,太岳军区授予该连“无坚不摧”荣誉称号。
1941年1月14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同年6月免兼太岳军区并编入太岳纵队为决死第1旅,43年春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45年8月免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编入新组成的太岳纵队仍为决死第1旅,同年10月23日随所在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1旅,48年5月9日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49年2月14日编入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为第40师。是14军第一主力师,也是二野头等主力师。“无坚不摧”连一直是119团的步兵1营1连。
1979年,该连随40师119团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年发起老山战役,打响两山轮战的第一轮战斗。该连随步兵第一一九团冲锋松毛岭,以较小的代价最终夺下主峰。仅用几日,解放军就完成了拔点作战,成功收回老山、者阴山、松毛岭等重要阵地。一一九团攻下松毛岭后,在四十师炮团的火力支援下,在此后的数月中经历了越军60多次反扑。
越军多次反扑失效后,苏联派出顾问指导越军,顾问意见让越军用一个师兵力继续在老山、松毛岭、八里河东山方向发动进攻。越军经一个多月的充足准备,于1984年7月12日出动6个师强攻我松毛岭。包括1营1连在内的119团在662.6高地方向和那拉方向担任师的主要防御任务,在炮兵强有力的支援下,部队依托阵地,粉碎了越军3个步兵团(876团、149团、174团)和2个特工营的轮番攻击,固守了33个高地,毙敌1370人。
1989年至1990年,成都军区第二次承担老山地区防御任务,40师第一一九团配属至第十三集团军参战。
该部在军改前为40师119团1营1连,现在为77集团军合成某旅步兵1营1连。

45.旗帜:晋绥八分区模范连
简介:抗战期间,八路军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5支队1连,前身于1937年12月组建。先后参加山西霍县、灵石伏击作战,拔除古交镇日伪军据点,夜袭沁源县曹庄头日军据点等多场战斗,取得突出战绩。在1943年冬季大练兵运动中,1连把战斗与练兵、战术与技术相结合,为分区练兵发挥示范作用。1945年8月,晋绥军区授予该连“晋绥八分区模范连”荣誉称号。
该部之后经历多次沿革,1947年3月改为西北野战兵团第2纵队独立第4旅13团1连,1947年7月改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4旅13团1连,1947年9月改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4旅10团1连,1949年2月改为解放军2军4师10团1连。
建国以后,该部经历多次转型,军改前,该部为新疆军区某防空旅导弹2营搜索发射连,现在为新疆军区防空某旅导弹2营搜索发射连。
46.旗帜:战斗英雄连
简介: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8连,前身为红25军75师225团一部。1943年春,在反“扫荡”、反“摩擦”战斗中,与抗日根据地军民一起粉碎日军的“总体战”,打退汉奸土顽的进攻袭扰。在陈楼村战斗中,8连担任主攻,从东南角打进陈楼村,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最终全歼守军。战后,冀鲁豫军区授予该连“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1944年,该部所在团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军教导第一旅1团1营,解放战争期间改编为一野6军46团。1953年3月,驻新疆部队整编,16师以46团团直、第1、2营和3营7连一部组建新疆军区骑兵第2团,列为国防部队。
1963年12月,原46团3营7连(即骑2团1营3连)改编为三个泉边防站。
1975年10月,新疆军区独立骑兵第2营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9团机关和所属4个连及新疆军区独立步兵第10营(内3连即为三个泉边防连)合编为新疆军区边防第2团,属昌吉军分区建制。自此,“战斗英雄连”被划归到新疆军区边防2团,三个泉边防连(独10营3连)改编为边防2团2营5连。
2017年军改前,该部为新疆军区边防2团某步兵连,军改后,该部为边防某团某步兵连。
47.旗帜:战斗模范连
简介:1941年3月初,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1营1连随部队回师皖东北,继续在淮海地区坚持斗争。在张家坝战斗中,全歼勾结日伪军的反动刀会,毙俘匪徒500余人;强攻据守许庄的伪军,取得突出战绩,为扩大根据地、消灭伪军顽匪作出突出贡献。1941年7月,新四军第4师授予该连“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3师9旅26团1营1连;1941年9月9日,改为新四军4师9旅26团1营1连;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6团1营1连;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7团1营1连;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53年2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58年8月,为北京军区第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67年2月,为兰州军区第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85年9月,为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63师188团1营1连;1996年10月,改为武警第63师188团1营装甲防爆车连
该部军改前为武警63师188团1营装甲防爆车连,现在为武警青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防暴装甲车中队。
48.旗帜:杀敌英雄连
简介:1940年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7团1连随团破袭白晋铁路漳源至权店段。战斗中,1连两面夹击来犯日军,以伤亡90余人代价给日军以重创。此后,连队幸存官兵继续顽强战斗,击退日军多次偷袭,与主力部队一道,迫使日军残部仓皇逃回据点。1940年8月,386旅授予该连“杀敌英雄连”荣誉称号。
军改前,该部为武警38师112团1营装甲车连,2017年12月改编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部防暴装甲车大队一中队。该连后续还获得了“坚守英雄连”(1952年)、“抗震救灾英雄连”(2008年)等称号。
49.旗帜:老虎团
简介: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前身是方志敏、粟裕等创建和领导过的一支英雄红军团队。1942年9月,为配合支援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反“扫荡”,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奉命于夏家渡伏击日伪军。战斗中,7团官兵发扬敢于近战、敢于白刃格斗、敢于连续战斗、善于边打边组织、善于军政夹攻的优良战斗作风,取得歼灭日伪军大部的胜利。1942年10月,新四军授予该团“老虎团”荣誉称号。
抗战结束以后,该团被改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64团。1946年5月,64团改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3旅第7团,1949年2月,全军整编,34团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69师205团。1987年夏季,在扑灭大兴安岭特大山火中,205团官兵舍生忘死,英勇奋战,表现突出,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兴安岭扑火英雄营”荣誉称号。
军改前,该部16集团军69师205团。2015年,205团和兄弟共同组建机械化步兵第69旅。2017年军改以后,该旅改编为80集团军合成某旅,全旅继承“老虎团”荣誉称号。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0
不喜欢
0
喜爱
0
有趣
0
愤怒
0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