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斯和她身后的爱沙尼亚:二战中的“投机者”

九月 11, 2025 - 10:45
 0  0
卡拉斯和她身后的爱沙尼亚:二战中的“投机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阳】

近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爱沙尼亚改革党主席、前总理卡亚·卡拉斯频频秀“智商下限”。

9月3日,在欧盟安全研究所的一次会议上,卡拉斯语出惊人地对“中国与俄罗斯赢得二战”这一铁铸的历史事实,公开表示质疑;并声称,中国在科技方面非常出色,但不擅长社会科学;俄罗斯不擅长科技,但在社会科学方面非常出色。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在任何一个对二十世纪史稍有常识的人听来,这不啻于宣称地球是方的、太阳从西边升起一般荒诞不经。苏联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主战场,付出了超过2700万人的巨大牺牲,以钢铁洪流般的气势从斯大林格勒一路反推至柏林,将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彻底碾碎,这是无可辩驳的史实。同样,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长达十四年、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惨烈抗战,拖住并消灭了日本陆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一个身居欧盟外交政策最高职位的政客,缘何会讲出如此无知、无智、无礼的“历史发明”?这仅仅是一次口不择言的“失言”吗?

不,将此归结为个人学识的浅薄,未免太过天真。要理解今天的卡拉斯,及其代表的一批东欧“政治新贵”,我们必须拨开当代西方媒体为他们涂上的“民主斗士”油彩,将历史的聚光灯,投向那片被他们刻意模糊和篡改的,充满了政治与军事投机的过往。卡拉斯的这番言论,正是这种投机基因在21世纪的必然回响。

历史的原罪:二战中“投机者”的真实面目

将波罗的海三国纯粹描绘成二战中“两大极权帝国夹缝下的无辜受害者”,其实是一种省事却不诚实的历史叙事。事实上,在二战的惊涛骇浪中,这三个国家内部相当一部分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并非被动的棋子,而是主动的赌徒。他们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场以民族未来为筹码的、灾难性政治和军事投机。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在二战爆发前,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非西方想象或宣传的“民主样板”。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三国的政治状态都完全符合西方人定义的所谓“威权统治”。比如,爱沙尼亚的康斯坦丁·佩茨(Konstantin Päts)、拉脱维亚的卡尔利斯·乌尔马尼斯(Kārlis Ulmanis)都通过政变上台,解散国会,压制反对派,建立了个人独裁。这种强人政治底色,本就与法西斯主义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同时其国内普遍存在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根深蒂固的反苏、反共情绪,为日后投靠纳粹德国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真正的“大戏”在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上演。当纳粹德国的军队越过边境时,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远非坚决的抵抗,而是受到了“解放者”般的欢迎。大量在苏联占领时期潜伏下来的民族主义武装“森林兄弟”游击队立刻调转枪口,配合德军,疯狂攻击撤退的苏军、苏联地方党政干部以及他们眼中的“亲苏分子”。

反苏游击队“森林兄弟”在二战中站在了纳粹一边

比军事配合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主动且残酷地掀起了针对犹太人的血腥屠杀,其残忍和效率有时甚至让初来乍到的纳粹“别动队”(Einsatzgruppen)都感到惊讶。

在立陶宛,德国人还未完全建立秩序之前,由“立陶宛活动家阵线”(LAF)领导的本地暴徒就在考纳斯等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反犹”集体迫害。其中,发生在“列图基斯车库”(Lietūkis garage)的屠杀最为典型:数十名犹太人被手持铁棍的立陶宛“爱国者”活活打死,而周围竟有男女老少组成的围观人群报以掌声。这并非纳粹的直接命令,而是本地极端分子借“反苏反共”之名,主动对犹太民族发起的一次“种族清洗”。

随后,这种“主动投靠”迅速实现了组织化。在德军扶植下,波罗的海三国迅速成立了各种“自卫警察营”(Schutzmannschaften)。这些由本地人组成的武装,成了纳粹执行种族灭绝和恐怖统治的得力助手。例如,臭名昭著的拉脱维亚“阿拉斯突击队”(Arajs Kommando),其双手沾满了数万名犹太人和共产党人的鲜血。这些军警武装不仅在本土作恶,还被派往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协助德军镇压游击队、屠杀平民,成为纳粹战争机器上毫无人性的冰冷齿轮。

当战争进入后期,纳粹兵员枯竭时,波罗的海地区更是成了党卫军(Waffen-SS)的重要兵源地。超过十五万名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志愿者”,穿上了带有双闪电标志的制服,组成了纳粹党卫军第15、19“拉脱维亚”掷弹兵师和第20“爱沙尼亚”掷弹兵师。他们为希特勒的“生存空间”而战,在东线与苏联红军死磕,并参与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和在普斯科夫地区等地的“焦土作战”。

这一切史实都指向一个无法回避的结论:在二战中,波罗的海三国的相当一部分政治与军事精英,做出了明确的“政治投机”。他们赌纳粹德国会赢得战争,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苏联的影响,实现所谓的“民族独立”。

2016年3月16日,拉脱维亚里加,一名身着二战前拉脱维亚军装的男子向拉脱维亚军团老兵及其同情者致敬;拉脱维亚军团是二战期间由德国纳粹党卫队指挥的部队 以色列时报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不惜与人类历史上最邪恶、最灭绝人性的政治组织和武装力量深度捆绑,主动参与其战争罪行和种族灭绝的行动。这种将反共/反苏置于反法西斯之上,为了“站队”成功不惜押上一切的赌徒心态,正是理解今日波罗的海政客行为逻辑的历史根源。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