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Z世代”辜负国家军队的期待
《柏林日报》在一篇探讨当今Z世代在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时为德国而战的意愿的文章中指出,“历史上,备战对德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而专家们认为,这种冲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在眉睫。
随着德国总理默茨宣布德国联邦国防军急需增兵8万以满足北约达到26万兵力的门槛要求时,有关德国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未来将在军队中扮演何种角色的讨论变得愈发突出。
专家们对这一代人对国家的忠诚度充满质疑,与此同时,关于恢复义务兵役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这些已经不再是小圈子里的私下讨论,而是由于德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不断升级而引发的公开且紧迫的辩论。
奥格斯堡世代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为这些讨论提供了佐证。该研究得出结论称:Z世代与德国之间的联系薄弱且不稳定,他们保卫祖国的意愿正在下降,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的严重质疑。
《柏林日报》在其报道中质疑即将实施的征兵制度能否激励包括年轻一代在内的德国人在关键时刻为德国献身。
德国Z世代对其祖国普遍冷漠的原因是什么?这又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服兵役意愿?德国是否有其他的方案来应对这一困境?
与德国切割
德国媒体刊登了由世代研究专家吕迪格·马斯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69%的Z世代(15至30岁)不愿拿起武器保卫国家。而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国捐躯时,拒绝者的比例更是高达81%。
德国的专家们认为,二战的后果不仅导致德国军队的解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公共生活中的军事因素,从而促使年轻人渴望摆脱征兵制的束缚。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平均只有30%的年轻人支持恢复强制兵役,而这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
吕迪格从专家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普遍印象:在德国,Z世代被视为“过渡世代”,他们正处于强制兵役时期和预期再次强制兵役时期之间。
这就意味着,Z世代是德国唯一一个没有经历过任何形式的强制服役(包括精神和身体上的)的年龄群体。
这位德国专家认为,德国对Z世代的过度保护和支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近年来,这项政策显著影响了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成绩,也使得当前关于强制兵役的讨论异常谨慎。
另一方面,这位专家并未忽视德国当前政治环境所造成的直接影响。这一环境的特点是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的言论不断蔓延,以及该党在联邦议院内持续关注政府关于移民政策和乌克兰战争政策的负面影响。
这最终导致年轻人普遍不愿服兵役,尤其是在德国选择党的青年支持者当中。
在价值观与优先事项上的差异
Z世代与德国政府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公民与兵役的关系以及归属感的标准之上,还体现在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优先事项,以及对祖国概念本身的理解之上。
勒沃库森布鲁根战略研究与国际关系中心主任、德国事务专家拉德万·卡西姆向半岛电视台提供的分析报告指出,这些差异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释:
- 与前几代人相比,Z世代往往更加个人主义、物质主义,更注重财富积累,也更关注未来。
- Z世代与科技紧密相连,而科技打破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界限,并削弱了对单一祖国的归属感。
- 社交媒体已经将绝大多数Z世代的“祖国”概念转变为一种相对概念,虚拟关系的扩展也打破了地域限制。
当年轻人评价他们的国家(指德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立场时,这种差异就变得更加明显。专家估计,尽管政府以安全为由进行辩解,但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仍然认为德国将政治、经济和财政资源投入到了一场与他们无关的战争当中。
然而,正如拉德万·卡西姆所解释的那样,国家资源被过度消耗而忽视国内需求,再加上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和税收压力,所有这些因素都助长了年轻人放弃国防的倾向,并促使他们移民以寻求更好的未来。
来自德国联邦统计局和联邦人口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大约有21万名年龄介于20至40岁之间的德国公民离开德国。而且在离开德国的人当中,近四分之三拥有大学学位。
激励措施与解决方案
近年来,由于政府未能有效提高自愿征兵率,德国政府开始规划创新方案,以吸引年轻人参军,例如提供经济激励。政府已将资金投入专项基金,使德国军队能够提供比以往更高的薪资,至少达到1800欧元。
德国国防部也在努力推行选择性兵役制度,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自愿招募“最合适、最恰当、最有动力”的年轻人。该计划包含6个月的基础兵役,随后是为期23个月的自愿专业训练,训练结束后学员将被编入预备役。
然而,地区政策专家沃尔夫冈·萨克森罗德在《柏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招募工作将面临困难,他列举了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自愿入伍申请人数的下降,以及临时士兵提前撤离的情况。
近几十年的人口结构变化,已使德国2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至10%,这进一步限制了招募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的机会。
另一个建议的解决方案则是为具有移民背景的归化德国人提供更多机会,以填补军队的空缺。
除了德国陆军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内部研究之外,目前尚无关于移民融入军队的最新数据。该研究表明,现役军人当中有14.4%具有移民背景,而在新兵中这一比例为26%。考虑到持有德国护照的移民人数庞大(估计超过900万,而德国总人口为8400万),这个比例相对较高。
德国陆军军事历史与社会科学中心(该中心每年会进行调查)最近发布了乐观的数据,显示愿意参军的年轻人数量比2021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但专家吕迪格·马斯对此提出了两点重要看法:
- 志愿者人数的增加是由于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内容创作者和网红频繁宣传德国军队,而不是源自年轻人内心深处的信念。
- 马斯本人主持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德国人坚决反对征兵。
布鲁根中心主任拉德万·卡西姆向半岛电视台解释了出现这种反对意见的原因。他指出,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更符合自身体能水平且能提供社会福利的民事兵役。他们也更倾向于在冲突中以和平而非战争来解决问题,因为战争会耗尽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并损害福利国家。
历史的教训
即使德国议会已经推动强制征兵制,也无法真正保证其得到妥善有效的实施。乌克兰战争的余波揭示了前线面临的其他现实。
《柏林日报》援引乌克兰方面的消息称,截至2025年6月1日,该国官方记录的逃兵案件超过21.3万起。
去年,新增刑事案件近9万起,是2023年案件数量的三倍半以上。这些案件大多涉及贿赂以逃避兵役通知。
另一方面,据支持因个人原因拒绝服兵役的良心拒服兵役协会估计,约有25万俄罗斯应征入伍者已离开俄罗斯。
据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局统计,约有3500名俄罗斯人已在德国申请庇护,约有1万人已在欧盟申请庇护,但据德国媒体报道,绝大多数申请已被驳回。
如果良心拒服兵役现象在德国本土再次抬头,也不足为奇,因为大多数Z世代都拒绝参与任何军事冲突。这将对德国政府和军方领导层重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的承诺构成重大阻碍,而重建军队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近期可能发生的战争。
历史上,在二战期间,逃兵问题曾给德国和苏联的军方领导层带来重大挑战。历史文献表明,约有35万至40万名士兵从德国国防军逃跑,并最终导致近3万名士兵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悲剧。
那么,背负着沉重军事历史包袱和当前现实矛盾的德国,将如何行动才能重拾昔日的领导地位,并在这一次捍卫欧洲呢?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0
不喜欢
0
喜爱
0
有趣
0
愤怒
0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