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九月 4, 2025 - 22:48
 0  0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晓磊】

昨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九三阅兵,短短一个多小时间,激动、震撼、欣喜、动容……还有许多难以名状的情绪在胸中萦绕。尤其是导播多次切到抗战老兵的镜头、扫过“VA·01945”车牌的时候,泪水不自主地在眼眶里打转。

九三阅兵现场,老战士起身敬礼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也是一位抗战老兵。

十年前的今天,我陪着爷爷一起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当天他穿着绿色军装,戴着刚刚被授予的70周年纪念章,神情很平静。但也看得出他很开心,为国家和军队越来越好而开心。

那个九月,我即将赴英留学,也是我见爷爷的最后一面。等我回来时,已是天人两隔。

我始终难以释怀。这十年来,有无数的时刻,我希望写些什么来表达,但闪烁的光标总是前进又后退,写出来又删掉,再写再删掉,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一晃十年今日,我终于写出来了。

点击查看大图

爷爷的老照片

作为一个九零后,和许多人一样,我算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

爷爷话很少,不太会哄小孩,但是从小喜欢带着我走路,从我们厂矿走到县城里,到县城的老饭店买一笼包子,他看着我吃。

后来县城里开始有卖汉堡包,见我爱吃,他每次去县城里办事,回来都会带一个汉堡包给我,甚至在我已经读了大学,一年回不了家几次的时候。

他很少笑,唱歌也跑调。家里人聚餐,有时候会鼓动他唱两句,他总喜欢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每个字都在调上。

我小时候不太喜欢听打仗的故事,因为我觉得爷爷讲的那些一点都不酷,那时我最爱看《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这些片子,我觉得打仗应该是这样的。但爷爷说十几岁就跟着八路军打仗,啥都不懂,就觉得有饭吃,有钱拿,表现出色可以升职。那些枪林弹雨也都是一句话带过,然后指一指身上的伤疤,说炸弹炸了,弹片都在里面。

是的,他并不想过多回忆。那些伤疤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们带来内心的痛苦。

我和爷爷相差六十多岁。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是这么老,二十多年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他年轻时什么样,大都是我在家中长辈对话中的捕风捉影。

直到他去世。

整理遗物的时候,有幸看到爷爷的档案。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档案原来这么有用,今天我们填来填去嫌烦的东西,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去建构关于爷爷的故事。

通过档案我知道,爷爷是1945年8月入伍的。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是8月15日,投降仪式是9月2日,爷爷“很幸运”地在战争结束前入伍了,加入八路军358旅8团3营8连,成为一名战士。

爷爷在履历表的自传栏里是这样写的:

“1945年8月在离石解放被补到120师358旅718团三营八连当战士,开始有些害怕,因听伪军说八路军捉住就杀,后经过班士、老战士的帮助解释,特别是在行军中付班长给我背枪,到宿管地时老战士给打水打饭,使自己思想上受了很大的感动,回想到在家父亲母亲也没有像班长和同志们对我这样好,关于八路军捉住就杀,这是匪军骗我们,不让我们过来,因此慢慢打消这种顾虑,决心跟八路军走。”

但其实看历史,战斗并没有因为日本投降而结束。日本投降后,傅作义旋即集结兵力夺占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已被八路军光复的武川、陶林、丰镇、集宁、兴和等县城,企图夺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爷爷所在的部队很快投入到平绥路战役中。档案中写到,在绥包一线战斗,条件虽然艰苦,但他表现不错。不过应该没有算立功表现,因为在立功登记表上,最早的记录是1946年11月。

我没有想到的是,档案中有很多鲜活可爱的细节。除了上面引用的,还有下面这一段:

“1946年1月停战以后部队就在三义堂转入了练兵,当时因自己有病长了一身疥疮,投弹又投不愿,手肿的连枪也拿不住,非常苦闷。有一次班长批评我说装病,并限我三天手榴弹一定要打到三十米,打不到不给你吃饭。当时自己思想上感到人有了病说成是装病,又不让休息。八路军好是好,这点就不好。自己每天哭,排长找自己谈话也不敢讲,怕班长报复,只说是身上痛,排长经常安慰自己……每天愁眉不展,后上级发觉我经常在哭,指导员便找自己谈话,开始不敢说,经过指导员的再三解释才说出来,不但没有受到责备反而受到指导员在全连面前表场,从此以后在组织的不断教育下和同志们帮助下逐渐的提高了思想觉悟。知道了为什么打仗,打的是什么人,后来在练兵方面进步很快,练兵结束后射击成绩优秀,得到了物质奖励。”

这也是我第一次切实感受到爷爷原来也年轻过,也会偷偷哭,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战士。也切实感受到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和对普通士兵的关心。

爷爷的勋章

这些年来,我在尽自己所能,去了解爷爷的一生,以及他人生所折射出的大时代。他的档案就像一个谜题本,时不时会遇到很多那个时代才有的特定表述,我像解谜一样一个一个去了解,去查阅和比对,一点点廓清迷雾,一个来自老百姓的革命战士的一生,和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故事,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这样的故事而今还在延续。我相信同样的故事,也在我的同龄人中发生,也并非传奇。爷爷生前常说,我就是运气好,能够在战火中活下来,有了一个家庭,很多战友都没能看到战场上第二天升起的太阳。

爷爷的命运有个人的努力,也有时代的馈赠。但其实在家里,爷爷也遭遇到家人的不理解,因为在70年代末,他选择从浙江转业回山西老家,全家的生存境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我的记忆中,家人对爷爷这一决定多有怨怼。而我在1999年跟着爷爷一起回浙江看望老战友的时候,对两地的发展差距触目惊心,以至于在成长过程中,我也时不时会问自己:假如爷爷当年决定留在浙江,是不是现在我能少奋斗20年?

而如今,我为我有这样的想法感到羞愧。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约束条件,在选择人生道路时,也都会有局限性。爷爷参加革命,英勇战斗,复员地方,工作尽责。他努力成长,完成了责任。无论是十年前,还是今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个人发展,拥有看似理所当然的和平生活,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我们的爷爷一样的普通人,在大时代中进行努力,为我们拼过命。他们的人生选择,或许在某个瞬间看来并非最优,但放眼于整个生命历程和国家命运,却闪耀着朴素而伟大的光辉。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并不仅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的荣光与悲壮。它的意义,在于为我们这一代,为全世界努力和爱好和平的年轻人,传递一份跨越时空的信心。这份信心告诉我们,英雄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英雄,可以是一个十几岁就参军、会因为被班长批评而偷偷抹泪的少年;英雄,可以是一个为了信仰与承诺,甘愿放弃更优渥生活回到故土的普通干部。他们来自人民,平凡而真实,却在时代的天空中努力闪耀,共同构筑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故事,也构筑了全球爱好和平的青年朋友命运与共的世界家园。

这次阅兵所传递的清晰信号,就是以武止戈。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但我们同样是这个时代的战士。我们的战场,在云间案头,在田间地头,在车间码头,在每一个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所捍卫的,正是不辜负我们的祖辈和父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尊严。

爷爷的歌声总在跑调,但那句“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却是我听过最真挚、最准确的旋律。它唱出了一个民族的根基,也唱出了一个时代的交接。

我在这首歌里读懂了爷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