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要维护什么样的战后国际秩序?

九月 3, 2025 - 21:58
 0  0
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要维护什么样的战后国际秩序?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这场战争胜利最重要的成果是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在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探讨战后国际秩序在80年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是什么?思想内核是什么?战后国际秩序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与中国外交的变动脉搏有什么联系?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祁怀高进行深度解读。祁怀高曾出版专著《战争与秩序: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近年来一直关注战后国际秩序演变和中国外交脉动。

观察者网: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为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方,也参与了战后秩序的重建,比如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如何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不同国家的努力?

祁怀高:由中国和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这场战争胜利最重要的成果是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美、苏、英、中四大国牵头构建了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即雅尔塔秩序。雅尔塔秩序由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条约、协议所构建。中、美、英、苏是二战时期东西方战场上对轴心国作战的主要国家,承担了最大牺牲、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战时已被称为“四强”。战后,包括中美英苏在内的“四强”再加上传统欧洲强国法国,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

图:1945年6月26日,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来源:UN Photo

雅尔塔秩序关于东亚秩序的安排(除了通用的全球性规则外)主要有:战后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彻底消除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剥夺日本近代以来在该地区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划定该地区大国势力范围;给予蒋介石政权所代表的中国以世界大国地位;由中、美、苏三国对朝鲜进行托管。

战后初期的雅尔塔秩序是美、苏、英、中四大国国际秩序观磨合和兼容的结果,也反映了当时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美国主张修正的威尔逊主义的全球秩序观,英国强调均势基础上的大国合作秩序观,苏联坚持基于领土和势力扩张的自身安全观,中国开始复兴为政治大国并瓦解远东殖民体系。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其他制定战后秩序的大多数美国官员都是威尔逊主义者。他们反对由实力政治和势力范围构成的旧国际秩序,并相信可以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和促进大国团结来形成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在建立战后国际组织方面,罗斯福对联合国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在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际秩序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背离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破坏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

英国首相丘吉尔则从领土和力量的平衡来考虑战后秩序。如在1944年,丘吉尔为了抵制苏联在东欧的支配地位,寻求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线,推动建立东欧联邦,着手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考虑建立永久性的英美联盟,在巴尔干划分英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

苏联的战后设想是以其自身安全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苏联是抗击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二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也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斯大林强调,俄国的安全必须依靠一系列卫星国和永久地削弱德国来保障。在建立战后国际组织方面,苏联确保国际组织绝不能用来反对苏联的利益。

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复兴。中国在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8-10月筹建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1945年4-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第二阶段,中国加入会议,美、英、苏、中四大国就建立一个联合国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中国在战后的大国地位是由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丰功伟绩铸就的。战后中国积极援助周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复国运动,为远东殖民体系的瓦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祁怀高:《战争与秩序: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考虑到战后初期的雅尔塔秩序很快演变为美苏冷战两极秩序(1947-1991年),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迈向多极化趋势,因此我们在战后80年之际不会使用雅尔塔秩序来简单的指代战后国际秩序。如果要对战后国际秩序下一个定义,下面的这个定义是合适的。战后国际秩序是基于二战后世界新的力量对比、充分体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充分反映国际公理与正义、集体建立起来的当代国际关系组织、机制、思想和理念等的总称。

战后国际秩序包括以下内容: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为核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机制;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思想内核,反映世界和平、民主、进步潮流的一系列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观;通过两场历史性审判,以及战胜国条约、战败国改造等一系列方式,形成的惩罚战败国侵略罪行、剥夺其战争潜力和权力、从法律上制度上限制其政治与军事野心的一整套战后制度设计;以及通过《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文件,对战后领土归属问题作出的公正安排。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