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许战乱进亚太!

八十年前,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八十年后,亚洲依旧在承受那段历史与冷战遗产的余波。美国在对日政策上的转向、日本对侵略历史的遮掩、冷战格局在亚太的残留,都在今天的地区局势中留下投影。面对中美竞争、俄乌冲突等新的大国博弈,我们更需要回望那段被忽视或被误读的历史,才能看清当下,避免再次走向灾难性的对抗。
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观学院直播厅-思想者说】第12期邀请来自中、美、俄三国权威历史学家和国关学者,深度探讨中国对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二战的正、负遗产对当下亚洲安全格局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汲取二战历史教训,在当今多极化世界格局加速的情况下,捍卫和壮大和平力量!
本文为对话实录上篇。
二战起点回溯:中苏贡献的被低估
黄靖:今天我们邀请到两位杰出嘉宾,共同探讨一个重要议题。我们都知道,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文安立教授。他现任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此之前曾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历史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李氏基金会美亚关系讲席教授。他是国际知名的全球史领域权威专家,尤其擅长冷战史研究。
此外,还有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博士与我们连线。他是莫斯科知名智库——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创始主任,还在多个俄罗斯及国际外交政策组织中担任职务。他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专攻现当代国际关系及俄罗斯外交政策研究。
欢迎两位嘉宾!首先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显然,中西方对二战存在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在中国以及大多数亚洲国家,我们认为战争始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之时;而欧洲则普遍认为战争始于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基于这个差异,我想首先请教文安立教授:为何中国特别强调战争实际始于1931年,而非1939年?
文安立:因为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的朋友,完全正确。
战争确实始于东亚,它早于欧洲战场的爆发。日本的侵华战争首先是从东北地区发起,但随后逐渐扩张。如您所知,更大范围的战争序幕就此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我认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明了。
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我认为当时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与苏联为击败德日同盟付出的努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未能准确把握这段历史的全貌。特别是在当前,考虑到各国之间的关系,回望那段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战争揭示了两个道理。一是表明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的国家,也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重大威胁并取得成功。在我看来,这正是二战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另一个教训当然在于,到最后侵略行为得不偿失。如果你入侵其他国家,并试图完全占领或部分吞并,就像日本当年占领中国东三省那样,那么到最后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二战教会我们的另一个道理。
不过我完全认同,中国和苏联为击败纳粹德国和日本做出的贡献经常被低估,不仅在西方,在他们本国也是如此。
观学院直播厅【思想者说】第12期
黄靖:某种意义上,我们都知道,如何铭记历史对处理当前事务和展望未来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方式铭记历史。虽然我们的视角不同,但我想听安德烈说说他的想法。
在我看来,苏联和中国为二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不仅被低估,有时甚至被歪曲。普京总统在9月3日表示,他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的演讲中提到,苏联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同样功不可没。他特别强调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实际上为阻止日本在1941至1942年间入侵苏联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正是我想请教您的问题所在:您如何看待苏联和中国的这种历史作用与贡献?
安德烈:请允许我先做个注解。如果我们讨论日本的对华军事压迫,其开端要早得多,早在1930年代之前就开始了。实际上,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就制定了明确的对华侵略计划。我们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还可以谈及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对朝鲜的吞并,即1904至1905年间。这些事件都是同一链条上的环节,而其最终目标始终是中国。
但如果我们具体来看二战前夕的局势,当时日本不得不做出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要么是“北进战略”,这意味着要在1941或1942年对苏联开战;要么是“南进战略”,将矛头指向美国,并寻求向东南亚扩张。而中国的顽强抵抗、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成为促使日本最终决定将目光投向太平洋,而非继续在欧亚大陆寻求扩张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实际上为帮助苏联对抗纳粹德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在1930年代末,苏联得以调走部分原驻守在中苏边境的军队。1941年时,那里已是苏联与伪满洲国的边界。而这些调往西线的部队,后来参与了莫斯科保卫战。这正是导致德国在1941年的进攻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请允许我就中国再补充一点看法。我们不应忘记,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中国,面临特殊的国内局势。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分裂状态,内战硝烟弥漫,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双方都心知肚明,终将迎来一场生死决战。
然而,中国能够超越党派分歧,凝聚力量共同抵御外敌,这种能力非常令人瞩目。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中国政治领导层独一无二的成就。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曾暂缓与国民党的对抗,转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击日寇。由此可见,中国当时的处境与苏联、美国或英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它是唯一一个以内战状态进入二战的主要国家。
战后格局嬗变:冷战遗产与亚洲困局
黄靖:是的,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应该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充分的肯定。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停止了内战。尽管这场战争异常惨烈血腥,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让我们继续探讨。二战胜利后,日本同纳粹德国一样无条件投降。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确实对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那就是掀起了一场不可逆转的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因此我们看到,一系列新兴国家成功摆脱了殖民统治,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还有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等等,出现了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如今,它们都在扮演重要角色。在今天的亚太地区,只需看看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就能明白。
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冷战遗留的非常负面的影响,这是你们两位专攻的领域,比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遗留影响。我想重点探讨的是:为何美国最初本欲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却最终改变了立场,导致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清算与惩处未能彻底完成,从而遗留至今的局面。
你的反应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