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是否已成为对抗以色列的最后堡垒?

上周四,以色列对萨那发动了集中空袭,炸死了胡塞武装政府总理艾哈迈德·拉哈维及其多名部长。特拉维夫称此次袭击“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胡塞武装誓言要进行报复,称此次袭击“危险”,并表示他们已做好应对潜在升级的准备。或许,最显著的迹象是,以色列将今天的两场重要会议——一场是政府会议,另一场是安全内阁会议——转移到了一个“秘密地点”。
多年来,以色列一直依赖外科手术式打击作为遏制对手的工具,其手段包括定点清除、精确轰炸以及短暂破坏基础设施。萨那的最新袭击也体现了同样的理念,与其说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不如说是一场斩首战略。
但今天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袭击真的足以消除胡塞武装的威胁吗?还是会让他们转变为比以往更强大的象征?
国际媒体的解读
国际媒体对此褒贬不一。《金融时报》认为,尽管政府官员遇害,但预计此次袭击不会对该组织的军事能力造成重大影响。该报指出,遇难者主要是行政领导人,并不担任实际的军事指挥职务,因此,此次袭击不太可能对胡塞武装的作战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美联社认同这一分析。此次袭击针对的是会议期间的高级官员,但并未包括知名军事人员,这削弱了摧毁生产能力、弹药或实际军事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华尔街日报》认为,此次象征性的袭击表明以色列情报部门在目标锁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从军事角度来看,它似乎并非决定性因素,因为受害者并非军事领导层的核心。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危机组织等分析机构的一份报告指出,胡塞武装已增强其军事能力——包括使用集束弹药和弹道导弹——使其更能抵御空袭,并增强了抵抗能力。
维基数据证实,美国更大规模的袭击并未从根本上摧毁胡塞武装的军事能力。尽管造成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失,但该组织仍在继续发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
以色列的报道证实,此次袭击精准且针对军事目标,并称其是针对多重威胁的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是一次“沉重打击”。《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称,安全机构认为,此次袭击的成功依赖于在目标确定前实施的“作战欺骗”,并且正在加强防空系统,以应对也门的导弹或无人机反击。
从也门战争到与以色列的直接冲突
二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位于偏远萨达省的当地组织会成为以色列地区冲突的一部分。胡塞武装最初是也门境内的一个反政府派系,随着伊朗的介入,其角色发生了转变:
- 地区博弈中的一张筹码;
- 在海上威胁国际航运的工具;
- 最终演变为以色列的直接对手。
如今,特拉维夫不再将胡塞武装视为也门民兵,而是将其视为反对其中东扩张计划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个统治萨那的组织有能力将其导弹和无人机的打击范围延伸至埃拉特和阿什杜德,以及红海的重要航道。相比无人机本身,胡塞武装从内战组织转变为阿以冲突中的地区参与者,更令以色列担忧。
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未来几天可能对该组织的进展至关重要,因为胡塞武装手里拥有多个筹码:
- 红海筹码:任何针对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的行动都会增加全球贸易的成本,并使该组织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
- 导弹筹码: 如果他们成功研发出射程更远、更精确的导弹,他们就可能从一个麻烦转变为对以色列内陆的战略威胁。
- 象征筹码:在加沙的选择减少、真主党受到威慑力量抑制的时刻,胡塞武装似乎成为了继续公开攻击以色列的“最后堡垒”。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以色列面临一个两难境地:是继续其反复暗杀的政策,冒着强化胡塞神话的风险,还是应该考虑在也门境内进行更广泛的军事对抗,而这将带来巨大的政治和外交成本?
对冲突双方的影响
无论如何,以色列最近对萨那的空袭确实鼓舞了士气。胡塞武装政府总理和几名部长的遇害虽然是象征性的打击,但可能不会削弱该组织的战斗精神。相反,它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内部动员的工具。
军事上,胡塞武装的军事基础设施(弹道导弹、无人机和情报基础设施)并未受到直接影响,这意味着他们将继续对以色列发动袭击,或许还会加大力度进行报复。政治上,该组织可能会利用此次事件巩固其在国内的合法性,并将自己描绘成从加沙延伸至黎巴嫩和也门的“抵抗阵线”的一部分。
在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将利用此次袭击展示其情报和军事实力,但仍将面临来自民众的压力,民众希望迅速结束与加沙、真主党和胡塞武装的战争。从战略上讲,以色列将寻求缩短战线。
未来可能的情景
- 升级情景: 胡塞以远程导弹或红海大规模海上行动报复,引发更大范围冲突,甚至以色列在也门扩大军事行动。
- 遏制情景: 袭击停留在象征层面,胡塞仅有限度回应,以避免更大损失,等待下轮升级。
- 谈判情景: 长远来看,如果各方精疲力竭,胡塞高层的遇害或许成为开启地区或国际斡旋对话的契机。
以色列的内政困境
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双重压力:
- 一方面,面对胡塞不断袭击港口与威胁红海航线,不得不在萨那发动“炫耀性打击”,以免显得无力保卫南部。
- 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内因加沙战争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公众要求尽快见到成效,反对派批评领导层无能,战争带来巨大的经济与人员代价。
因此,以色列把此次袭击当作情报与作战优势的展示,试图修复威慑形象。
另一方面,内塔尼亚胡意识到,任何战线扩张都可能使以色列陷入南部与加沙地带、北部与真主党以及红海与胡塞武装的消耗战。这种情况可能会加深以色列内部的分裂:民众对旷日持久的战争和不断下滑的经济日益愤怒,而政治和安全精英之间对升级冲突可行性的分歧也在加剧。矛盾就在这里:内塔尼亚胡越是坚持通过暗杀和远程打击“炫耀实力”,他就越有可能陷入更大的战略泥潭,这可能会动摇他的执政联盟,并使他面临比任何外部威胁都更为严峻的国内挑战。
象征性“最后堡垒”
从军事角度来看,暗杀一名政治人物似乎并未对胡塞武装的军事实力造成根本性影响。该组织在十多年的战争中积累了组织和军事经验,其结构分散且灵活。如今对其造成伤害的可能更多是道德层面而非行动层面。另一方面,此次袭击也为胡塞武装提供了双重宣传弹药。被击毙的领导人被塑造成“烈士”,该组织正用他们的鲜血来强化其抵抗的论调。矛盾就在这里:以色列认为它正在削弱敌人,但实际上它可能是正在深化敌人的象征意义,并将其重新呈现给受众,使其成为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击之战的守护者。
以色列押注通过暗杀削弱胡塞武装,但这项政策可能被证明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不会威慑胡塞武装,反而会增强其象征意义。反过来,胡塞武装已经超越了内战的狭隘范围,成为与以色列冲突的直接地区参与者。
胡塞武装或许无法在以色列境内造成决定性的军事瘫痪,但如今他们拥有更危险的东西:象征着最后一个据点,它继续宣称与以色列公开对抗,而其他战线则忙于或受制于国际因素。与此同时,以色列正试图通过“外科手术式打击”来展示其制服这个远方对手的能力,但它意识到,每一次流血事件都会为胡塞武装的言论增添一层新的象征合法性。
在有限战争、全面升级以及妥协的诱惑之间,中东正处于一个新时刻的边缘。如果其他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迅速解决,明年可能——正如一些观察人士警告的那样——成为胡塞武装之年,他们从萨达地区崛起,俯瞰红海和耶路撒冷。
你的反应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