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出任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明星分析师能否重振这家“老牌研究所”?

九月 4, 2025 - 22:57
 0  0
荀玉根出任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明星分析师能否重振这家“老牌研究所”?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从国泰海通 (601211.SH) 转战国信证券(002736.SZ),明星分析师荀玉根选择了这家正欲“提升研究实力、多元化增加收入来源”的老牌券商。

近日,国信证券正式宣布,荀玉根担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所所长及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其备受市场关注的职业动向就此落定。

荀玉根在证券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曾任中山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2011年加入海通证券,历任首席策略分析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等职;2016年至2022年,他曾七次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名并获得“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称号。

2025年,随着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荀玉根被任命为国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海富通基金董事长路颖重新担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6月末,荀玉根从国泰海通离职

此番引入荀玉根,正值国信证券连续两年经营业绩回升、收购万和证券获监管审核通过之际。

国信证券研究所目前的分仓佣金排名处在行业第二梯队,与其巅峰时期相比有着不小差距

在官宣荀玉根加盟前,国信证券研究所人事变动已现端倪。界面新闻记者稍早前从行业内获悉,原研究所所长杨均明兼任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

近年来,随着公募降佣、券商合并重组等因素影响,券商研究所高层人事“洗牌”加速。不过,与此同时,不少中小券商伺机引入明星分析师以提升研究实力与品牌影响力、吸引机构客户,同时撬动投行、机构销售与交易等其他多业务条线的协同效应。

聚焦国信证券研究业务,从2004年行至2024年,二十年间,国信证券研究所经历了从早期行业标杆、第一梯队研究所, 到近年来行业排名下滑的失意之路。

国信证券研究业务曾在2004年至2016年间一路高歌猛进,佣金总额排名整体上稳定在行业前十,在2011年、2015年跻身行业前五;2024年,国信证券研究所位列行业第19位,佣金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16.82%;排名虽较2023年前进6个位次,但已沦落至行业第二梯队。

今年上半年,国信证券排名行业第15位,总佣金1.24亿,同比下滑16.68%。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界面新闻制图

为什么这家公司会在近十年显著退步?

国信证券前身是1994年6月30日成立的“深国投证券”,其证券研究业务发展较早。1997年,国信证券成立研究部门并开始尝试构建卖方研究体系。2004年,国信证券研究部正式更名为“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时任所长蒋国云是该公司研究所发展史上的“灵魂人物”。2004年至2005年期间,蒋国云带领国信证券研究所从一个仅有30人左右的小团队,一度超越中金公司,在《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评选中跻身全国前四。

彼时,国信证券研究所在行业内一时“风光无两”——佣金分仓收入在2005年同比增长150%,实现“研究创造价值”的商业转化。蒋国云任内,国信证券研究所在行业内首创 “行业首席分析师制”,随后,这一创新卖方研究服务模式被业内纷纷效仿。

国信证券研究所初期迅速崛起,与彼时公司高层重视人才引进有关。2004年至2006年,在短短一两年内,国信证券通过“高薪挖角”迅速建立起了一支研究劲旅。

“2005年之前,新财富上榜似乎没有和薪酬挂钩。后来,国信证券和中信证券开始按《新财富》的上榜名次挖人。”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撰文回忆,随着卖方分析师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研究所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不少人跳槽后成为其他券商研究所的所长、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基金经理等。

在国信证券2016年年末举行的策略会上,时任国信证券总裁的岳克胜在会上仍自豪谈起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全面转型卖方研究的过往。

彼时,岳克胜在策略会上表示,国信证券未来将努力打造国内顶尖券商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大投入,汇聚各路研究人才。

然而话音未落,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2017年,国信证券研究所分仓佣金便遭遇了“滑铁卢”。有市场观点认为,随着国信证券李晨、朱琰、燕翔、葛新元等多位王牌分析师流失,国信证券研究水平下降明显,市场影响力受损。

“人才流失只是结果。国信整体的平台竞争力下滑了,整体排名下来了。”有资深业内人士在受访时直言,“我认为,券商研究所核心竞争力是销售能力。”

另一位接近国信证券的业内人士同样对界面新闻指出,研究业务的滑坡,与国信投行业务的衰落紧密交织:“研究所佣金下滑也好、人才流失也好,实际上与公司战略、薪酬考核体系、外部环境因素、其他核心业务表现,包括前几年互联网券商的冲击等都有一定关联。”

国信证券研究所的上升期,正值公司投行业务“名列前茅”之时。2007年至2015年间,国信证券有5次A股IPO项目的承销数量行业内排名第一,被业内公认为“保荐王”。

直到2018年,国信证券涉“华泽钴镍财务造假案”,保荐业务被立案调查,投行展业蒙上阴影——当年投行业务营收下滑近五成。此后,包括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定增项目、宁波东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赛赫智能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IPO项目等一系列项目中,国信证券投行频收监管罚单,暴露其内控问题。

经纪业务方面,也有资深业内人士谈到,2015年以来,在以东方财富为代表的互联网券商冲击浪潮之下,“作为依赖零售经纪的传统券商,转型速度较慢,导致整体实力下滑,从而传导至研究所等一系列细分业务。”2015年,国信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排名曾跃居行业第一,而最近两年,国信证券经纪业务排名已滑落至行业第9位。

此番大力引进研究所人才仅是第一步。聚焦国信证券研究所未来发展,这家曾定义行业规则的老牌研究所能否在注册制深化的浪潮中重拾话语权?

近年来,国信证券正力图进一步夯实投研能力,该公司提出的2025年六大业务主线任务之一,即推进“全方位研究服务”,探索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研究路径,研究领域主要覆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这家老牌研究所能否因荀玉根的加盟再现昔日辉煌,并在AI赋能新战略下重振研究话语权,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从国泰海通 (601211.SH) 转战国信证券(002736.SZ),明星分析师荀玉根选择了这家正欲“提升研究实力、多元化增加收入来源”的老牌券商。

近日,国信证券正式宣布,荀玉根担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所所长及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其备受市场关注的职业动向就此落定。

荀玉根在证券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曾任中山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2011年加入海通证券,历任首席策略分析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等职;2016年至2022年,他曾七次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名并获得“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称号。

2025年,随着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荀玉根被任命为国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海富通基金董事长路颖重新担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6月末,荀玉根从国泰海通离职

此番引入荀玉根,正值国信证券连续两年经营业绩回升、收购万和证券获监管审核通过之际。

国信证券研究所目前的分仓佣金排名处在行业第二梯队,与其巅峰时期相比有着不小差距

在官宣荀玉根加盟前,国信证券研究所人事变动已现端倪。界面新闻记者稍早前从行业内获悉,原研究所所长杨均明兼任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

近年来,随着公募降佣、券商合并重组等因素影响,券商研究所高层人事“洗牌”加速。不过,与此同时,不少中小券商伺机引入明星分析师以提升研究实力与品牌影响力、吸引机构客户,同时撬动投行、机构销售与交易等其他多业务条线的协同效应。

聚焦国信证券研究业务,从2004年行至2024年,二十年间,国信证券研究所经历了从早期行业标杆、第一梯队研究所, 到近年来行业排名下滑的失意之路。

国信证券研究业务曾在2004年至2016年间一路高歌猛进,佣金总额排名整体上稳定在行业前十,在2011年、2015年跻身行业前五;2024年,国信证券研究所位列行业第19位,佣金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16.82%;排名虽较2023年前进6个位次,但已沦落至行业第二梯队。

今年上半年,国信证券排名行业第15位,总佣金1.24亿,同比下滑16.68%。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界面新闻制图

为什么这家公司会在近十年显著退步?

国信证券前身是1994年6月30日成立的“深国投证券”,其证券研究业务发展较早。1997年,国信证券成立研究部门并开始尝试构建卖方研究体系。2004年,国信证券研究部正式更名为“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时任所长蒋国云是该公司研究所发展史上的“灵魂人物”。2004年至2005年期间,蒋国云带领国信证券研究所从一个仅有30人左右的小团队,一度超越中金公司,在《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评选中跻身全国前四。

彼时,国信证券研究所在行业内一时“风光无两”——佣金分仓收入在2005年同比增长150%,实现“研究创造价值”的商业转化。蒋国云任内,国信证券研究所在行业内首创 “行业首席分析师制”,随后,这一创新卖方研究服务模式被业内纷纷效仿。

国信证券研究所初期迅速崛起,与彼时公司高层重视人才引进有关。2004年至2006年,在短短一两年内,国信证券通过“高薪挖角”迅速建立起了一支研究劲旅。

“2005年之前,新财富上榜似乎没有和薪酬挂钩。后来,国信证券和中信证券开始按《新财富》的上榜名次挖人。”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撰文回忆,随着卖方分析师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研究所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不少人跳槽后成为其他券商研究所的所长、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基金经理等。

在国信证券2016年年末举行的策略会上,时任国信证券总裁的岳克胜在会上仍自豪谈起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全面转型卖方研究的过往。

彼时,岳克胜在策略会上表示,国信证券未来将努力打造国内顶尖券商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大投入,汇聚各路研究人才。

然而话音未落,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2017年,国信证券研究所分仓佣金便遭遇了“滑铁卢”。有市场观点认为,随着国信证券李晨、朱琰、燕翔、葛新元等多位王牌分析师流失,国信证券研究水平下降明显,市场影响力受损。

“人才流失只是结果。国信整体的平台竞争力下滑了,整体排名下来了。”有资深业内人士在受访时直言,“我认为,券商研究所核心竞争力是销售能力。”

另一位接近国信证券的业内人士同样对界面新闻指出,研究业务的滑坡,与国信投行业务的衰落紧密交织:“研究所佣金下滑也好、人才流失也好,实际上与公司战略、薪酬考核体系、外部环境因素、其他核心业务表现,包括前几年互联网券商的冲击等都有一定关联。”

国信证券研究所的上升期,正值公司投行业务“名列前茅”之时。2007年至2015年间,国信证券有5次A股IPO项目的承销数量行业内排名第一,被业内公认为“保荐王”。

直到2018年,国信证券涉“华泽钴镍财务造假案”,保荐业务被立案调查,投行展业蒙上阴影——当年投行业务营收下滑近五成。此后,包括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定增项目、宁波东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赛赫智能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IPO项目等一系列项目中,国信证券投行频收监管罚单,暴露其内控问题。

经纪业务方面,也有资深业内人士谈到,2015年以来,在以东方财富为代表的互联网券商冲击浪潮之下,“作为依赖零售经纪的传统券商,转型速度较慢,导致整体实力下滑,从而传导至研究所等一系列细分业务。”2015年,国信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排名曾跃居行业第一,而最近两年,国信证券经纪业务排名已滑落至行业第9位。

此番大力引进研究所人才仅是第一步。聚焦国信证券研究所未来发展,这家曾定义行业规则的老牌研究所能否在注册制深化的浪潮中重拾话语权?

近年来,国信证券正力图进一步夯实投研能力,该公司提出的2025年六大业务主线任务之一,即推进“全方位研究服务”,探索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研究路径,研究领域主要覆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这家老牌研究所能否因荀玉根的加盟再现昔日辉煌,并在AI赋能新战略下重振研究话语权,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